关闭

  谢邀

  不知道题主所说的如何看待是指哪种视角

  题主又将年代限定在五六十年代

  不知道是不是看过这方面的博物馆学的研究

  幸亏题主所说的博物馆学的发展而不是博物馆的发展

  涉及到学科这方面的西,一定要从文章和专著探讨

  五六十年代的文物博物馆学期刊比较少,文物参考资料此刊物一直到1959年才更名为文物,故宫博物刊,地质博物馆参考资料,等等等等

  出版的专著如下

  上述便是五六十年代的博物馆学出版状况。

  如何看待是需要有对比的。相比较于民时期的博物馆发展,当时在博物馆通论性著作上出版了至少有三部曾昭燏李济博物馆,陈端志博物馆学通论,费氏兄弟博物馆学概论

  再看一下民时期的博物馆学发表情况

  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民时期的博物馆学发展进步最大,因为那是个从无到有的一个跃进阶段。在五六十年代,博物馆学发展有这么几个特征

  1政治性为最大

  2学术理论向苏联靠拢

  3这应该是一个前不着店后不着村的博物馆时代吧

  以上,只是我的直观感受,不代表学术观点

  0.首先不同意 MeowTaoist 的方法论,他采用的是文章和专著探讨法,这种方法考察一个成熟社会的较为成熟学科是一般适用的。但是五六十年代是和发展的初期,学术专著系统尚不完备,目前唯一一本学术期刊博物馆创建于八十年代。所以,五六十年代博物馆学的文章和专著不能反映当时的学科建设情况,所以在评价的时候还要把眼界放宽一些才好。

  1.五六十年代博物馆学最重要的事情是确定了博物馆的性质。1956年,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同志在召开的知识分子会议上提出,为实现向科学进军的计划,必须加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工作,为博物馆建设明确了方向。1956年5月文化部召开了全博物馆工作会议,会议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博物馆的基本性质是科学研究机关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存以及自然标本的收藏所。博物馆的基本任是为科学研究服,为广大人民群众服。1957年召开了全纪念性博物馆工作座谈会。两次会议对博物馆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推动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这就是博物馆学名词三性二的发源,可以说这个界定一直影响到现在,当下博物馆的架构依然没有超脱这个范畴。

  2.五六十年第二重要的大事是对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探索。

  1951年文化部发出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是进行革命的爱主义教育;鉴于目前家经济情况,博物馆事业仍应以改造原有的为主,仅在个别有条件地区的筹建新的博物馆;各大行政区或省市博物馆,应当是地方性的和综合性的。即以当地的自然富源民主建设历史发展三部分为陈列内容,使之与地方密切结合,但同时又要注意全性与地方性的配合。政府多次派代表团到苏联进行考察。向苏联学先进经验,建起以山博物馆为代表的29所地志博物馆或筹备处。1954年文化部确定山省博物馆为全地志博物馆的试点单位,基本陈列有山自然之部历史之部社会主义建设之部三部分组成,1956年向社会开放,这是建后第个完成地志博物馆陈列的省级博物馆。以此为示例,全各省市涌现出一批新建博物馆,适应了当时形势需要。

  1957年,文化部文物局召开的第一次全纪念性博物馆工作座谈会,则是奠定了纪念馆作为博物馆一个类型的存在,肯定了原状陈列的意义。

  1958年9月同志视察安徽省博物馆时指出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同年9月,书记处北戴河会议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军委也决定建设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三大馆的兴建,得到了军委的亲切关怀和全人民的大力支持。三大馆的建成,是20世纪50年代我博物馆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展现了新十年文博工作的重要成果,为全各省市行业博物馆的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截至1965年,全已建成各类博物馆214座,博物馆建设和各项业水得到明显提高。

  3.前两件事情的基础,则是建后对博物馆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11月,人民政府文化部设立了文物事业管理局,负责领导全的文物博物馆事业。各大行政区和省市自治区也相继成立文物博物馆领导机关。各级人民政府接管了旧留下的21个博物馆,以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教育机构为目标,对旧博物馆进行整顿和改造。文化部首先确定以故宫博物和北京历史博物馆为改造重点,坚决地有步骤地改造陈列内容,整顿藏品管理,加强观众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制度,努力清除旧时代影响。同时,各地博物馆也进行了改造整顿,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得到明显加强,博物馆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日益密切起。

  4.在具体理论和实践框架上,是苏联博物馆学基础的引入和博物馆工作概论的编订。

  1955年出版的苏联博物馆学基础是苏联博物馆理论与实践的最高成果,苏联博物馆学科学研究所编,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馆科学工作研究所筹备处赶译出后,于1957年3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阐明了苏联博物馆活动苏联博物馆学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全书六章,对苏联博物馆的定义,博物馆工作的特殊性,博物馆的搜集工作,藏品的登记坚定科学技术保管和陈列及群众工作的形式和方法等,均分章加以叙述。书强调了陈列工作的特殊地位,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创立主题陈列的意义及其基本原则,说明了选择陈列材料的标准陈列品的分类和布置的原则陈列的艺术形式,阐述了各种性质博物馆的陈列特点。总体看,从理论上回答了苏联博物馆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博物馆的本质特征起源功能诸问题;从应用上详细阐述了经验和方法。该书成为了当时我博物馆界的必读教科书,可以说上世纪50年代的博物馆发展就是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博物馆学发展具有相当大影响。结合实践,文化部文化学1961年完成了博物馆工作概论的讨论和编订,反映了当时博物馆学研究的最高水。

  5.在实操层面,则是1959年通史陈列六原则的确定,基本上确立了历史类陈列展览的边界。

  1通史陈列从原始社会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止。既按照社会发展分期,又按朝代排列。

  2以阶级斗争为主线,并结合生斗争表现我历史各个时期的生力生关系的发展变化状况和劳动人民的斗争历史。其突出表现历代农民起义和标志各个历史时期生力发展水的重要发明创造。对我历代文化艺术科学和人民生活状况也使当地加以表现。

  3凡是对我历史发展各个方面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代表人物都适当地加以表现。对代表被压迫阶级和民族的革命领袖人物和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大艺术家等有所表现。对统治阶级的重要代表人物,只有对历史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也适当表现。

  4关于我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根据历史真实情况,正确地表现以汉族为心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家发展历史,着重表现民族间的友谊团结和各民族对祖的贡献。

  5关于我历史上的外关系,力求正确地表现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注意表现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影响。关于历史疆域地图问题凡涉及际关系,本着既符合历史真实又注意际关系的精神慎重处理。

  6关于我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期问题,以郭沫若的观点为依据。

  Σ.五六十年代其实不是一成不变的,我认为博物馆学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带有恢复调整色彩。经过多年战乱,民时期留下的博物馆基础非常薄弱,和的成立奠定了意识形态基调,博物馆发展应该如何契合意识形态的发展,旧博物馆应该如何改造,博物馆的基础属性和原则应该如何确定。这是五六十年代前期的主要问题。

  2学苏联与化。五十年代,博物馆学理论基本上是从苏联原盘照搬的,但是在实践博物馆人发现,因为社会条件的不同,根本做不到原样照抄,所以就形成了能抄的抄,不能抄的自己重头总结归纳,所以到了六十年代,就成了既有苏联色彩,又相当程度的进行了化。

  3学科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五六十年代百废待兴,所以博物馆界的主要工作是建设,对理论层面的认识是不足的。而且,当时的资源调配是行政化的,导致博物馆的运作也充满了行政化色彩,本不成形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而让位给行政,导致博物馆学发育先天不良,博物馆学一直没有实现其应有的位置和作用,这一影响也大大波及了现在。

  1家文物局 编.文物事业六十年

  2李慧竹 编. 博物馆学体系初探

上一篇:【平台】你能接受跳槽后,工资反而降低吗? 下一篇:【个人】探索软件开发与网站建设的未来最适合你的编程语言揭秘